《扬子江评论》2019年第4期:卷首语、封面和目录
卷首语
格非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各个角度全方位拆解剖析了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其意义就在于他的理论分析既不是学院派的呆板�头讲章,又不是纯粹感性的天马行空式的“印象派”分析,在“活体解剖”过程中,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血肉之躯里那个跳动着的灵魂。
同样,陈众议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抽象的文学批评的反讽。作为一个翻译大家,众议兄并非刻板机械地对阎连科进行纯理性的分析,而是将一个作家行走的足音搁置在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的比较平台上进行灵魂的曝光,无须阿谀献媚之辞,却将作家的人格特征写了出来:“时代社会的阴暗面是他们的痛,而他们哭的是那些不幸的人。但反过来我们从连科彰示的悲剧,庆幸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包容的时代、向好的社会。至少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绝望与希望’同在。狄更斯曾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就看你站在什么立场、什么角度。而今,我们只需要理解阎连科的善良初衷,以及他那颗孩童般纯粹――悲悯的心灵。”
在方维保的长篇小说大论中,我最欣赏的一段话就是:“假如说先锋长篇叙事还留下一点什么让精英批评主导的长篇美学留恋的话,那就是那些具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跨界’特征的长篇小说了。如仔细考量《活着》等受到追捧的原因,其本质还是在于其现实主义的史诗性美感,而不是其他。”这是对这几十年来长篇小说的点睛之笔。
段崇轩兄的“重建文学的‘虚构’诗学”论可谓是对文坛兴起的“非虚构文学”的一记重拳,当然,他弘扬的是兼有“拥有写实能力和虚构能力”的作品。
耿占春兄对代际作家的中肯评论是有启示意义的,尽管他们未必认同。
己亥年五月廿一日夏至后草于南大和园
丁帆开笔
《扬子江评论》2019年第4期目录
大家读大家
陈众议 | 理解荒诞
格 非 | 另一个地方,另一种状态――罗伯特・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下)
文学史新视野(主持人 王彬彬)
段崇轩 | 重建文学的“虚构”诗学――兼谈“非虚构”思潮
方维保 | 长篇小说的文体生成与当代长篇小说主流美学
青年批评家论坛・重评与前瞻(三)
郁旭映 | 中国当代反乌托邦和恶托邦科幻小说比较研究
顾文艳 | 北岛在德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思潮与现象
吴秀明 | 新编历史剧研究的现状和可能
布莉莉 | 文学资源的争夺战――《光明日报・文艺生活》与新旧诗论争
李昌俊 | 80年代乡土小说中饮食书写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与互动
张 雷 | 从《可可西里》到《王的盛宴》:陆川的“电影青春期”
新诗研究
程一身 | 顾城诗歌的远与近
翟月琴 | 假面以歌:傀儡诗的戏剧情境――以杨炼、车前子和于坚的诗为例
作家作品论
耿占春 | 清晨的语言:作为一种精神分析的书写
冷 霜 | 文学心灵与人文知识思想的再出发
李 涵 | 尤凤伟小说的历史叙述
李桂玲 | 一场被迫上路的寻踪之旅――读王安忆《向西,向西,向南》
李惊涛 |《苏北女人》:“补天意识”的地域塑型
转载自《扬子江评论》官方微信,2019年7月3日